瑞金积极探索“旱地改水田”新路径

时间:2023-07-28 01:13:28 来源:客家新闻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今年通过‘旱地改水田’项目,沟渠修好了,基础设施也都完善了,特别是机耕路修好后,种水稻的成本大大降低。”在瑞金市叶坪镇谢排村,望着成片的喜获丰收的水田,村干部谢宁春乐呵呵地说道。

盛夏七月,谢排村的218.9亩低效旱地,在完成“旱改水”后迎来了首次丰收,农户们正驾驶着收割机,来回穿梭在稻田间,一派繁忙景象。

据了解,“旱改水”是耕地提质改造的重要一环,实施“旱改水”项目一般周期为1年左右,每亩均投资要1万元左右,庞大的资金投入完全依靠财政十分吃力。为此,瑞金市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公司充分参与“旱改水”项目,解决资金缺口问题。针对现有劣质、等级低的耕地,通过改善土壤、排灌等农业生产条件,兴建提灌站、水渠和机耕路等设施,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,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增产增收。

在社会资本的大力支持下,该市“旱改水”项目立项规模620.75亩,投入约605.03万元,涉及叶坪镇谢排村、壬田镇中潭村、日东乡炉坑村、瑞林镇大汾村等5个乡镇17个村,提质改造水田面积约561.53亩。

近年来,为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基础,有效促进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瑞金市建立“旱地改水田”项目推进机制,出台《瑞金市2023年推进耕地“进出平衡、占补平衡”暨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方案》,明确实施“旱地改水田”土地整治项目的镇村工作经费由原来的4100元/亩提高到24000元/亩,充分调动镇村两级积极性。同时,该市领导高位推动,靠前指挥,深入一线调度,现场解决“旱改水”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,切实改出“路相连、渠相通、田成方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高质量水田。

“ ‘改’只是第一步,更为关键的还是‘改’后的管护工作。”瑞金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应金介绍道,瑞金市创新耕种管护机制,由施工单位负责作为第一年的耕作主体,种植水稻、白莲等水生作物,在既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,又能确保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报备,实现当年施工,当年举证报备,当年生成指标。同时,建立项目资金政策保障机制,在项目竣工验收后,后期耕种管护经费由原来连续3年的每年500元/亩增加到连续6年的每年500元/亩。

如今,昔日荒地稻香四溢,“旱改水”项目覆盖范围内早稻每亩产量在千斤左右,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。(见习记者刘晓慧 通讯员谢芳玉 丁鑫朋)

[责任编辑: 李喆]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