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首先,影片开头男主和妻子的矛盾并非由于“两个人哪哪都不一样”,也即“差别”所导致,而是因为男主的幼稚与不成熟。他与妻子的矛盾来自“优劣”而非“差异”。差异双方是对等的,而优劣双方则不对等。也许导演的初衷也是想让“差异”成为矛盾导火索,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就是男主=小孩,妻子=成年人的这种非对等的关系。这使得“差异”作为矛盾起因的概念被极大扭曲了。其次,影片并没有真正思考和讨论“与一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伴侣在一起生活”究竟会发生什么。因为如果真是另一个自己,那么即使有缺点也应该完全不意外。但影片里当仿生妻子买了一只羊驼后,男主竟表现的十分意外。类似的还有:1、仿生妻子提出雕塑建议,男主大为震惊“这你都知道?”。按理来说应该是“不愧是我自己,果然想到一块了”才对。2、要求仿生妻子打扫房间,男主从来不打扫屋子,他自己做不到,又怎么可能让另一个自己做到?因此,本片实际上根本没有在讨论“与一个跟你完全一样的伴侣一起生活”这个很有意思的主题,而更像在讨论一个更原始也更宽泛的话题,即“认识你自己”。男主通过和仿生妻子一起生活,“照镜子”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看到了自己的缺陷,幡然醒悟,觉今是而昨非。但如果只是拍一部“自我反省”的电影,题材的选择多种多样,完全无需采用这个既科幻又富有哲学意味的故事框架。第三就是结尾彩蛋实属画蛇添足,游离于主题之外。仿生妻子在被抛弃后留下了泪水,这个明显参考了西部世界的彩蛋有很多的解读空间,唯独和本片男主觉醒反思的主题无关。在一个二十分钟的短片里,本情节既没有铺垫,也不太可能作为后续故事的伏笔,无非就是为了增加了一点悬疑和悲剧色彩,但依旧显得多余和不知所谓。好了,尽管说了很多我不太满意的地方,但我依旧非常喜欢本片“与一个跟你完全一样的异性伴侣在一起生活”这个我们每个人或许多多少少都幻象过的设定。每个人都厌倦和他人的矛盾,并把矛盾归结于人类之间无法相互理解。于是我们幻想着如果有一个“与我一样的TA”的话,那些矛盾,那些不理解,便会迎刃而解。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想要逃避困难和矛盾、以及寻求一个可以包容、认可和安慰自己的对象。这显然不是“另一个自己”能给的了的。但明知如此,正因为“另一个自己”绝不可能存在,所以才会把美好的幻想寄托于TA身上,毕竟只有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才能拥有不可能存在的特征。